新興市場東南亞產業近況001
發佈時間:2023-04-24 流覽次數:181 次
中國大陸在過去二三十年的政府政策支持下已成為世界工廠,但近年來因中國政府環保意識的抬頭與政策的轉向,2015年各地最低工資標準已平均提升至二千人民幣,並針對高汙染高耗能產業提出一連串限制措施迫使企業轉型,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無法適應、負擔成本下,東南亞已成為另一處製造業的選擇,以下是半導體、太陽能電池、被動元件產業在東南亞國家之發展概況:
半導體
新加坡半導體產業發展歷史悠久,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新加坡半導體主要著重於晶圓代工部分,而又以格方羅德(Global Foundries)為代表企業,根據EDB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新加坡半導體相關的電子產業產值高達約624億8,000萬美元,顯現其對於世界半導體需求之高度供給。並且新加坡之物流及供應鏈業非常發達,該國政府更於2010年成立經濟戰略委員會,協助相關行業推展提高生產力。再者台灣與新加坡於2013年11月正式簽署「臺星經濟夥伴協定」,在貨品貿易方面,星方更承諾降稅達100%,半導體製程相關設備也包含在其中。 綜觀馬來西亞的半導體產業,產業鏈十分完整,位於產業鏈上游的晶片設計及晶圓製造部份,多掌握於馬國公司,而下游封裝測試為其產業鏈重點且多為美商與日商。馬國政府對半導體產業近來輔助重點在於產品應用項目更多樣化,但該國仍存在其他問題像是貨品進口至馬國時遇海關通關程序冗長,且常有收取額外費用之情形。而根據媒體報導,馬國本土封測廠商2015年將擴大資本資出以因應對未來景氣之樂觀。
太陽能電池
馬國太陽能產業發展起於2008年前,目前在馬國太陽能電池製造商主要以美商與日商為主。馬國太陽能供應鏈尚不完整,許多上游零件或原物料必須仰賴進口,但馬國憑藉著優越的發展環境、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優惠的稅收政策,以及大量懂英語的工程人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公司前往設廠,目前已為全球第三大太陽能設備生產國。馬來西亞政府政策獎勵措施積極,對於國內外的大型太陽能開發商,都給予10年免徵企業稅的優惠政策,同時對其工廠的機器設備也實行5年內完全免稅。而太陽能電池廠經歷過2010-2012全球產能供過於求的洗禮之後,2013年至今的價格已經有逐漸趨向穩定的態勢,遂未來該產業在該國相當看好。
被動元件
根據Reed Electronic Research調查顯示,2013年馬來西亞當地生產之電容產值約為8.7億美元,需求值約為7.4億美元,持續呈現電容產品供過於求的狀況。另外電阻部分,2013年生產的電阻產值為1.5億美元,相較2.3億美元的需求值,缺口仍須由國外進口補足。馬來西亞並非被動元件材料所需礦之生產國,且當地材料需求仍不足支援供應商設廠,因此馬來西亞被動元件製造所需之材料與設備均須自國外進口。目前在馬來西亞被動元件廠商生產商部分,日商遠多於台灣廠商約為8:2,但在終端消費品的持續成長下,可以預見馬國被動元件產業將會持續成長與擴張。 泰國與馬國不同的是,該國電容電阻產能都有不足的問題,且電子終端產品市場成長迅速,比馬國更為強勁,未來泰國被動元件市場需求仍存在缺口。遂泰國政府2014年開始對高科技行業(工業電子、模具製造、車用電子等)提供豁免機器進口稅之優惠,且2013年泰國政府實施每日最低工資300泰銖的制度,普遍薪資有所提升,但薪資水準仍比中國低。未來泰國大量勞動力將成為因無法承受中國工資上漲壓力而遷移的廠商目標,尤以自動化程度低、人力需求高之產品(電阻)為主。